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三級警戒

     2021年已經過了一大半。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為三級警戒,米克斯空間的法語教學轉線上,不想線上的學生就繼續停課。由於無法內用飲料,我們的鐵門也開始只打開一半,這樣不得已的生存窘境,也持續了一個半月。

        回顧四月初,困難生活節再次來到米克斯演出。從表演者的歌聲中,感受到大家在創作與生活之間,仍舊充滿著困境。但現實的磨練,並沒有擊倒大家。每個人都像進擊的巨人,仍舊努力朝夢想前進。也因此,當我們得知,年初申請的空間營運補助計畫並沒有獲選,我們沒有花多少時間自怨自憐。計畫必須調整方向,也就是如此而已。四月底,嘉義女中外國文化研究社的師生們,旋風式來參訪,熱鬧的人氣讓我們暫時忘卻現實的煩惱。



        五月中,三級警戒實行後,時間緩慢了下來。跟看不見的病毒共舞的居家防疫期間,每天試圖沉澱內心,重拾瑜珈、寫劇本,找回寫詩的感覺,陪伴家人往返醫院,接種疫苗,一連串的待辦清單越來越多,而三級警戒也再三延長,不知何時才能解除。

    學習在疫情中保持身心平衡,與焦慮共處。同時,參與線上課程講座、互動演出,傾聽內心的聲音。疫情是一時,生活卻是長久。若想成為助人者,先從自助開始。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2021從此開始

 

 農曆年前,持續為今年想執行的計畫,進行提案申請的動作。希望可以在光影故事劇場的路上,探索各種可能在米克斯老屋劇場演出的形式。

社區失智據點的長輩,是否能適用於推廣故事劇場。透過引導,能否有效地協助長輩找回各自遺忘的記憶這個大哉問,只有去做了,才知道了。若能貢獻個人所長於社區,讓戲劇可以結合長照關懷據點的需求,那才真的不枉費自己一路上的戲劇追尋與探索。

關於創作,斷斷續續,一直在鍵盤敲敲打打的路上。目前的寫作核心,仍舊圍繞著家的主題。當孩子開始長大,父母逐漸老去。面對無法言語的父親,以及吱吱喳喳說個不停的孩子,如此反差,竟是最深刻的感受。當日常的場景轉化為創作,失語的父親已然成為舞台上的偶,由操偶師來傳遞心聲。

年幼的孩子不懂大人的煩惱,陪伴孩子的成長是此刻最大的幸福。倘若沒有孩子的嬉笑兒語,我必然為父親的現況感到悲傷不已。畢竟,進出不同的醫療院所復健已成為他的日常,只祈求漫長的復健之路,他的病情能有所改善。最終能夠生活自理,擺脫對他人的依賴。

品嘗著花園栽種的薄荷,以及檸檬果樹的美味。花園有著天堂遠行的小黑貓陪伴。這是2021年的新開始。

2020年11月21日 星期六

神明說布袋東港 : 社區劇場人才培訓

         「神明說布袋東港 : 社區劇場人才培訓計畫,原本是延續108年「嘉義縣布袋鎮東港社區樂齡劇場初階培訓計畫」的精神,期望協助嘉義縣布袋鎮東港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輩,透過戲劇課程的導入,保持健康與活力,進而凝聚社區的共識與情感。但是受到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衝擊,關懷據點在三月底被迫停課,雖然在六月初復課,但是劇場培訓人員已經大量流失。為了繼續執行社區劇場的理念,米克斯藝術空間除了繼續收集布袋東港社區的鄉野傳奇,以及中東宮、護安宮、鎮海宮的信仰故事,也同時將課程轉回至嘉義市區,並且對外招募志願者參加培訓課程。


 
        

        我們將課程調整為社區劇場人才培訓工作坊、社區紙上劇場親子工作坊、社區故事劇本創作工作坊等三個系列的戲劇課程。69日到1017日執行期間,參與學員經過學習與對外發表,開始對於肢體伸展、即興創作、身體與聲音開發、故事說演、紙偶操作、紙上劇場製作、劇本編寫、讀劇表演、劇場實務等,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

 

    學員不僅認識到社區劇場誕生的過程,也知道其中面對的挑戰與需要解決的地方。透過表演學習與對外發表,學員開發了各自的肢體潛能,也知道學員之間的團隊合作相當重要。從計畫的開始到執行的結束,我們深知社區劇場的推動,不僅有助於形塑地方文化,也能夠促進成員彼此對於公共議題的討論。由於學員在工作坊期間的互動,打開認識社區劇場的管道。未來,若能持續開設相關的戲劇工作坊,讓學員可以持續培訓,相信有助於社區劇場文化的發展,以及成員彼此的向心力。


        在工作坊進行的期間,《神明說布袋東港》也同時以劇本的形式誕生,內容包含圍仔內的故事、埔仔厝的故事、布袋小鎮生活、防疫期間的心情故事、嘉義西遊記之來去廟會。這齣作品,不僅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籠罩台灣的期間,平凡社區的縮影,也呈現了每個人面對疫情期間的心情寫照。透過劇場人才培訓,我們創造了地方文化發展的可能樣貌,期許未來這股力量可以持續凝聚,產生更多的對話模式,開創更多屬於社區劇場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