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研究所在台北藝術大學就讀的關係,淡水開啟了我認識台北都會以外的地方。那時候的淡水河岸與老街的人潮,是我對淡水最淺薄的了解。後來,在出國與返國期間,偶爾拜訪淡水,總愛在河岸眺望觀音山,也因為八里曾經在研究所階段留下生活的足跡,不免讓人不經意緬懷起逝去的青春。淡水作為我個人北漂成長的地理空間意義,她的獨特性是無可取代的。
最近一次重返淡水是去年十月的事情。那時剛好是親密小戲節期間,走訪淡水看戲,也正好碰上當地的環境藝術節,目睹在地居民在戶外演出「西仔反傳說」。這場環境劇場表演,不僅傳承了土地的歷史記憶,也吸引了許多民眾駐足觀看。作為一個愛看戲的觀眾,這樣的偶遇是生命中一段美麗的邂逅。經過二通新活力「淡水老街」講座的案例分析,我才知道環境劇場演出,是淡水社區營造二十多年來努力的成果。畢竟一場演出要動員在地的素人演員投入參與,這需要多少的規劃溝通與時間排練。儘管他們的表演,我只是驚鴻一撇,卻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米克斯空間若要成為嘉義市文化經驗發生的所在,需要多少的時間、人力、財力與相關資源的投入,才可能在城市文化經驗發展的軌跡中,逐漸嶄露其重要性?我們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文化經驗讓在地民眾產生認同?在供給與需求之間,我們是否了解這其中的對應關係?米克斯空間是否已經慢慢地讓在地的嘉義民眾感受到我們的存在?以上的這些提問都還在發展中。回顧我們舉辦過的節目,只有極少數的異國文化獵奇者與文藝愛好者參與。在小眾品味與大眾市場之間,我們該如何保有自己的特性,往對方的世界前進,這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總之,繼續走著走著,就會走出一條路,帶領我們抵達終點吧!
ps:漫談奧勒岡莎士比亞戲劇節駐村經驗(吳明倫主講),說明了米克斯空間在小眾文化市場的開拓上,正在努力經營著。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401710663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