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聲音x身體x老屋x即興」演出,共有兩個片段。第一段,藝術家利用日常小物,發出不同的聲響。這些「樂器」包含項鍊、水管、氣球、杯子、牙刷等。我們看見了聲音藝術的來源,其實就在你我的生活中。藝術家對於人聲的使用,也跳脫一般人對音樂的想像。在這場實驗音樂的演出中,也巧合地呼應了「物件劇場」所欲探討的主題。也就是日常物件如何從不起眼的小東西,轉化成演出中令觀眾眼睛為之一亮的角色。當我們無法用語言去定義何謂實驗音樂,觀眾的聽覺與感官的開發,便成為這場演出最令人期待的地方。
第二段,舞踏表演藝術家何怡璉,搭配其他的聲音藝術家,自由穿梭在老屋劇場的空間。透過探索老屋的牆面肌理、地板質感,不由自主地進入儀式性的表演。這個無法被定義的身體演出,彷彿召喚出老屋的靈魂與前世的記憶。米克斯空間曾經是被遺忘的家屋,而今轉化為老屋劇場,藉由表演的導入,老屋便有了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米克斯劇場的隔壁鄰居,也同樣遺棄了他們的老屋。走出米克斯劇場,來到沒了屋頂,只剩下四面牆壁的鄰居家的客廳。舞踏藝術家介入廢墟空間的演出,也同時呼喚著被遺忘的老屋魂。若萬物皆有靈,相信此場表演必然也吸引了許多看不見的觀者,一同感受表演者的能量與磁場。當天無論是存在的,或是不存在的觀眾,皆見證了老屋甦醒的過程。
米克斯空間才剛開始運作,還有好長的路要走。我們期待下回的演出,重新書寫老屋劇場的前世與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