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12日 星期一

關於「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小說與劇本導讀


      
       2/10~2/11「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小說與劇本導讀,我們在米克斯老屋劇場進行了兩場深刻雋永的心靈交流,相信所有的參與者,至今仍然回味無窮。導讀過程中碰撞出來的思想火花,持續在你我的腦海中迴盪著。
 
       2/10「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小說導讀之夜,現場交流氣氛十分熱絡。我們從雨果的著作出發,延伸到許多相關的議題。關於生命的價值、人身的自由、如何預防犯罪、學校教育的功能,甚至拋棄繼承等相關法律都成為討論的核心。另外,由於米克斯藝術空間男主人的補充說明,我們也了解到,像法國這樣一個在1981年廢除死刑的國家,國內仍然持續出現恢復死刑的聲音。隨著前幾年恐怖攻擊事件的大量出現,法國籍的恐怖份子應該接受死刑的說法,也越來越成為焦點。遠在台灣的我們,透過這樣的交流與對話,激發現場觀眾更多討論的空間,也擴大了我們對這個議題更深入的了解。
  
 
       2/11「死刑犯的最後一天」劇本導讀之夜,我們擷取了劇本中的3個場景,透過死刑犯與妻子公務員、獄警、被害人家屬的對話,了解死刑犯在生命的盡頭,他內心最赤裸的想法,以及週遭的人對他的態度。在故事的尾聲,我們也發現,對被害人家屬來說,不管死刑犯是否真的受到死刑的懲罰,家屬失去親人的這個傷害,卻是始終無法被彌補的。對死刑犯來說,面對死亡並不是他內心最大的痛苦,而是傷害他人之後,永遠無法彌補的悔恨與愧疚。由此可知,劇中的死刑犯,並非泯滅人性的大壞蛋。倘若他能在事情發生之前,獲得旁人的協助,使其控制自己的情緒,或許,這些憾事都可以避免。在場的朋友,也同時分享了監獄中的藝術治療,對受刑人的改變與可能的潛移默化。也許有朝一日,當整個社會制度與提供的資源越來越健全與完善,家庭與學校給予更多的關愛與付出,我們終究可以讓死刑這樣的機制,在台灣社會消失。
 
        透過劇本朗讀的過程,讀者以聽劇的方式,了解死刑犯的心聲。有別於欣賞一場完整的演出,劇本文學這個獨特的文類,其實有許多讓人親近的方式,劇本朗讀就是其中之一。即使是坐在椅子上朗讀劇本,我們也可以透過聲音與角色情緒的揣摩,讀出另一種風味。
 
       3/7起的每週三晚上,歡迎對社會議題融入戲劇創作感興趣的朋友,參與我們精心規劃的工作坊。只要您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說故事與寫故事的人。劇本寫作一點也不困難,需要的是您的耐心與毅力。期待今年春暖花開的時刻,與您在米克斯老屋劇場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