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歡迎光臨2016夜光3D藝術展

      「2016夜光3D藝術展是一個適合全家大小一起來看展拍照打卡的展覽,也是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2016年正式運作以來,第一場大型收費展覽。民眾可以享受跟世界名畫、自然美景、驚悚特效畫面共同合影的樂趣。也許所有的參觀者都會好奇,到底3D的效果是如何製造出來的?根據現場的圖示說明,3D是利用透視法、設計學、幾何學、心理學的原理,再根據立體畫創作過程使用的遠近、陰影、前進、後退的技巧,一起打造出來的特殊效果。最後,再加上日光與夜光的巧思變化,讓展出的每一幅畫作,都可以享有日夜不同凡響的欣賞視角,提供參觀者更多的視覺驚奇與感受。


       總而言之,這個展覽的對象是針對一般民眾與親子組合,只是展場缺乏進一步的作品說明與手冊介紹,民眾無從得知創作者的背景與所屬的藝術流派。引進「夜光3D藝術展」若是為了讓剛開幕不久的嘉義文創園區,可以擁有更多的參觀人氣,這應該是個可以協助園區打開知名度的入門展。


        位於嘉義市火車站旁的嘉義文創產業園區,原本是台灣歷史悠久的高粱酒製造地。自從1982年製酒業務遷移至民雄酒廠之後,閒置的酒槽、煙囪、輸送帶、製酒設備等,逐漸被在地人所遺忘。曾經,酒廠的大門口,是南北客運下車的終點,也是我北漂返鄉的第一步。當年大門深鎖的嘉義酒廠,如今已轉型為文創園區,而且搖身一變,成為年輕創作者實現五坪開店」夢想、舉辦週末市集、複合式展演平台的創意窗口。

 
       作為返鄉的在地人,同樣也在經營複合式的米克斯展演空間,如何接地氣,打開地方上的知名度,的確是場館經營的第一個命題。以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優勢來說,其本身已有七棟日治時期的建築登錄為歷史建物。在這樣的建築特色底下,園區如何結合雲嘉南原有的傳統工藝,再加上現代性的視覺與表演藝術,走出一條兼具傳統與現代的跨界之路?假以時日,相信這裏可以匯聚越來越多的文創、小農、手作業者,藉由品牌的串連與創意的激盪,一起邁向嘉義文化創意的新世代。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從2016臺法文化工作坊說起

  

        之前在米克斯的臉書社團,分享了今年33~34日參與臺法文化工作坊」的見聞與省思。由於文章落落長,決定重新整理後放在部落格。除了工作坊的心得與建議,也把後續在米克斯空間推動藝文活動的想法,做了些理念上的闡述。希望可以讓更多的朋友,對於非都會地區複合式藝文空間的經營,有更多的認識與想像的可能。
 
 
工作坊心得與建議:               
        就法國貴賓們的分享內容來看,他們對於藝術創作與自身文化的高度支持,期望讓藝術家可以透過作品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儘管面對國防、教育、外交等不同立場的考量,法國絕對不會在國際談判桌上,為求經濟利益而犧牲文化價值。臺灣的新政府上任後,相信在文化部的鄭部長帶領之下,必然可以在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上,展現前所未有的魄力與格局。
        回顧臺法文化工作坊討論的內容,法方人士從歷史與文化發展的切入點,分享了在各自所屬的劇院單位,場館服務的對象與經營發展的策略。我們面對他山之石,在劇場烏托邦理想的催化之下,多少產生對法國文化現狀的嚮往與憧憬。然而,相同的條件若是移轉到國內,礙於國情、觀念、價值與環境的落差,法方採取的措施不一定能夠在臺灣執行。
        法方所提出的理想藍圖,例如:劇院由藝術家來掌管,尊重藝術創作自由等,就現階段的臺灣來說,由於受到市場的限制,館方為求票房保證,必然無法接受較為前衛性,無法討好大眾的演出。然而,若文化部能夠挹注更多的資源,鼓勵新興團體創作非主流性的作品,我相信臺灣的表演藝術界,也必然能夠有真正百花齊放的一天。
        此次的工作坊,文化部就表演館所的經營與管理層面切入問題的核心,立意確實良好,但是欠缺跨部會的整合規劃,例如:各縣市文化中心所管轄的表演館所,如何透過藝術教育的深化,培育更多的藝文欣賞人口?縣市政府的教育單位,如何善用地方資源,加強與表演館所的合作,共同為表演藝術教育深根?中央部會對藝術教育的投資是否足夠?法國的專業表演學校隸屬於文化部,反觀臺灣,仍舊受限於教育部的體制,在少子化的浪潮下,臺南藝術大學甚至被迫與成功大學合併。這樣的謬論,也不斷突顯出藝術教育在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
        筆者透過這次的工作坊,更看清楚今日臺灣表演藝術所面對的危機與轉機。以下,就臺法工作坊的所見所聞,如何具體落實於筆者所經營的藝文空間,做進一步的分析與思考。

 
米克斯空間的發想
        筆者曾經在2003-2011年間留學法國,體驗過巴黎豐富多元的藝文資源與表演文化。目前除了在嘉義高中教法語、在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教授劇本導讀與表演相關基礎學科,並且持續創作。此外,我更投入心力,在自己的故鄉籌備一個複合式的展演空間「米克斯Mix Art Center。我與另一位米克斯的夥伴,也是來自法國的漫畫家高大衛David Baran,希望能結合各自的專長,為地方文化扎根。我們期望民間發起的米克斯空間,有朝一日能夠成為臺灣中南部的展演中心與歐洲文化對外的窗口

空間與活動介紹
         位於嘉義市民生南174號的米克斯老屋,興建於昭和14年(1939。經過不同時期的改建與修繕,目前為一座結合竹編夾泥牆、木造與鋼骨結構,新舊建築融合的兩層樓空間,平面積約50。我們2014開始修繕,過程中曾經舉辦過「離開彼一天」與「糖化老爸」電影放映會、困難音樂節巡迴演出、單車環島義剪、「人間散策」新書發表、「旅人圖書館」主題分享、高大衛漫畫展等活動。未來,我們將舉辦法國電影欣賞、聽老房子說話等戲劇演出。

社區民眾交流
        為了讓這個複合式空間可以活化起來,我們將提供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與年輕的藝術家,一個可以自由創作發表實驗性作品的展演場所。透過定期的展演安排,米克斯空間期望將藝術導入社區,除了開發在地觀眾,更扮演藝術家最堅強的守護者。我們期望讓表演藝術走進文化資源相對缺乏的嘉義市西區志遠里,藉由演出活絡地方,跟社區民眾產生更多的連結。
 
異業團體結盟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標,我們必須進一步跟地方主管單位、文史工作室、表演團體、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建立更多的互動關係。藉由彼此的結盟,凝聚更多的共識,並且拓展合作的機制。我們深信只有透過資源分享與互助,才能達成米克斯空間預期推動的目標。
 
咖啡劇場/讀劇表演/人才培育
        就表演場館的經營來看,由於米克斯是複合式空間的經營模式,我們期望可以發展出屬於這個空間特有的「咖啡劇場」Café-théâtre,以及讓劇作家在正式演出之前,可以透過演員對文本的詮釋所產生的「讀劇表演」。筆者作為劇本創作者與戲劇教育工作者,期望可以透過劇本發想與創意工作坊的推動,挖掘更多地方上喜愛創作的人才,並且透過田野調查,收集跟嘉義在地有關的故事。我相信這樣發展出來的作品,無論表演形式為何,必然會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與地方上的迴響。

國際漫畫家駐村
        由於米克斯的夥伴之一為法國漫畫家,我們期望透過藝術駐村的方式,讓更多國內外的漫畫家可以發掘臺灣中南部獨特的人文風景,並且在駐村期間舉辦工作坊或是相關講座。駐村最後的成果,則是展出漫畫家眼中,嘉義地區獨一無二的故事,以此作為雙方文化交流最好的註腳。漫畫家筆下的在地故事,甚至可以用讀劇表演的方式來呈現,也等於又回應到米克斯作為一個複合式展演空間的出發點。

        以上的規劃,皆仰賴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民眾的熱情參與,才可能讓我們這樣一個複合式空間,能夠在市場的競爭機制下得以生存。就長遠來看,米克斯空間的終極目標,是將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的力量導入社區營造。作為人口外流的嘉義市,只有在地人、年輕人、藝術家三方面的協力合作,才可能集合眾人的力量,讓這樣一個複合性展演空間能夠持續運作,能夠發掘更多在地的故事,能夠透過國際文化交流,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看見嘉義、看見米克斯空間。


1大合照的與談者,左起依序為兩廳院黃本婷女士、夏佑劇院蘇菲先生、法國文化部范古德先生、鳳凰劇院竇利耶先生、夏隆街頭藝術節卡希亞先生

2更詳細的臺法文化工作坊紀錄
https://www.dropbox.com/s/tcj1qxmm2cv9ham/2016%E8%87%BA%E6%B3%95%E6%96%87%E5%8C%96%E5%B7%A5%E4%BD%9C%E5%9D%8A%E4%B9%8B%E8%A6%8B%E8%81%9E%E8%88%87%E7%9C%81%E6%80%9D.pdf?dl=0

2016年8月14日 星期日

來去宜蘭國際偶戲藝術村


        自從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搬到宜蘭之後,一直很希望有機會可以去參觀他們的國際偶戲藝術村。剛好2016亞太傳統藝術節偶迷進修班】第二梯次的活動,是關於布袋戲的實作課。於是,我立馬報名了課程,並且開啟了走訪偶戲藝術村,以及夜宿穀倉的經驗。    


8/10
1
布袋戲的歷史和故事:認識布袋戲並介紹台灣布袋戲源起與發展。
2掌中乾坤:布袋戲基本角色介紹(生、旦、淨、末、丑、雜),欣賞戲偶之美並瞭解布袋戲的文化特色。
8/11
工作坊(上午)
1.
布袋戲基本功練習:布袋戲操作介紹與手部暖身。
2.
布袋戲操作練習:行走練習
工作坊(下午)
1.
布袋戲操作練習:跑、拋練習
2.
1布袋戲基本功練習:操作與手部暖身
2布袋戲操作練習:行走
3布袋戲操作練習:跑與拋
4布袋戲操作練習武打

 
          這次的課程(如上所述)是由真快樂掌中劇團的柯世宏老師帶領。他為人幽默風趣,精簡扼要地介紹布袋戲的起源與發展。另外,他也帶領大家縫製偶頭,操作布袋戲偶進行走路、跑步、拋接、武打等基本動作,以及用四句台語口白自我介紹。看著操偶師靈巧地賦予戲偶生命與活力,第一次學習操偶的我,卻得時時提醒自己雙手伸直,不能讓偶頭呈現歪斜的狀態。但是沒多久,自己的雙手已經感覺痠痠又麻麻。戲偶從亮相、行走、跑步、拋接到武打,皆有一套自成體系的流程。在短短的一天內,可能是缺乏慧根,所以在最後的學員呈現時,腦中一片空白,僅憑著殘破的記憶力,勉強完成戲偶的操作過程。
 
 
        傳統布袋戲有著豐富的文化底子蘊含其間,面對金光戲、光影戲、物件偶等琳瑯滿目的現代劇場的激盪下,傳統戲依然屹立不搖,甚至跨界結合,繼續展現偶戲的千變萬化。工作坊(上午)
1.
布袋戲基本功練習:布袋戲操作介紹與手部暖身。
2.
布袋戲操作練習:行走練習
工作坊(下午)
1.
布袋戲操作練習:跑、拋練習
2.
布袋戲操作練習:武打練習
         我一向對幕後製作感興趣,也許改天應該來自製戲偶,縫製偶服。最好能夠花點心思,將大衛筆下的漫畫人物,轉變成為真正可以操作的戲偶(物件偶)。這樣的話,米克斯藝術空間就可以結合漫畫與戲劇,成為名符其實的Mix Art Center

柯世宏
「真快樂掌中劇劇團」木偶演

2016年8月5日 星期五

八月初紀事

        由於本週六「老房子說故事」分享會即將到來希望參與的朋友可以看見我們對這個場地的用心與努力。大衛繼續緊鑼密鼓,進行化妝室屋頂的加蓋工程。同時,為了籌備接下來的法國電影欣賞會,我們特別跑一趟台中的「東禾法語」,透過法國在台協會的協助,取得可以公開播映的法國電影(含中文字幕)。
 

 【法國電影片單】
「神駒賈魯普」Jappeloup
九月懷胎9 mois ferme
「從前有座森林」Il était une forêt
「逆青春」Vandal
「我在聯合國上課」La cour de Babel
「死屍偵探」Je fais le mort
「你拯救了我的靈魂」Mon âme par toi guérie
「我曾擁有那座城堡」Un chateau en Italie


        「老房子說故事」的隔天,我們將搭高鐵北上,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國民記憶庫.記憶沙龍活動。這次的座談會主題是「牽你的手」。總共有四對跨族群跨文化的夫婦受邀(閩客、本省外省、童養媳、異國文化)。我們將分享這段異國婚姻相遇的開始,如何適應雙方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把文化差異轉化為筆下的漫畫與戲劇創作,甚至下定決心攜手創業,在嘉義修繕老屋為米克斯Mix Art Center,往複合式的展演藝術空間與駐村計畫來發展的構想。雖然活動報名已經截止,還是歡迎大家來聆聽!

105年國民記憶庫.故事沙龍】
主題:牽你的手
時間:10587()930~1110
地點:齊東詩社(台北市濟南路二段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