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從2016臺法文化工作坊說起

  

        之前在米克斯的臉書社團,分享了今年33~34日參與臺法文化工作坊」的見聞與省思。由於文章落落長,決定重新整理後放在部落格。除了工作坊的心得與建議,也把後續在米克斯空間推動藝文活動的想法,做了些理念上的闡述。希望可以讓更多的朋友,對於非都會地區複合式藝文空間的經營,有更多的認識與想像的可能。
 
 
工作坊心得與建議:               
        就法國貴賓們的分享內容來看,他們對於藝術創作與自身文化的高度支持,期望讓藝術家可以透過作品與觀眾面對面交流。儘管面對國防、教育、外交等不同立場的考量,法國絕對不會在國際談判桌上,為求經濟利益而犧牲文化價值。臺灣的新政府上任後,相信在文化部的鄭部長帶領之下,必然可以在台灣文化主體性的議題上,展現前所未有的魄力與格局。
        回顧臺法文化工作坊討論的內容,法方人士從歷史與文化發展的切入點,分享了在各自所屬的劇院單位,場館服務的對象與經營發展的策略。我們面對他山之石,在劇場烏托邦理想的催化之下,多少產生對法國文化現狀的嚮往與憧憬。然而,相同的條件若是移轉到國內,礙於國情、觀念、價值與環境的落差,法方採取的措施不一定能夠在臺灣執行。
        法方所提出的理想藍圖,例如:劇院由藝術家來掌管,尊重藝術創作自由等,就現階段的臺灣來說,由於受到市場的限制,館方為求票房保證,必然無法接受較為前衛性,無法討好大眾的演出。然而,若文化部能夠挹注更多的資源,鼓勵新興團體創作非主流性的作品,我相信臺灣的表演藝術界,也必然能夠有真正百花齊放的一天。
        此次的工作坊,文化部就表演館所的經營與管理層面切入問題的核心,立意確實良好,但是欠缺跨部會的整合規劃,例如:各縣市文化中心所管轄的表演館所,如何透過藝術教育的深化,培育更多的藝文欣賞人口?縣市政府的教育單位,如何善用地方資源,加強與表演館所的合作,共同為表演藝術教育深根?中央部會對藝術教育的投資是否足夠?法國的專業表演學校隸屬於文化部,反觀臺灣,仍舊受限於教育部的體制,在少子化的浪潮下,臺南藝術大學甚至被迫與成功大學合併。這樣的謬論,也不斷突顯出藝術教育在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
        筆者透過這次的工作坊,更看清楚今日臺灣表演藝術所面對的危機與轉機。以下,就臺法工作坊的所見所聞,如何具體落實於筆者所經營的藝文空間,做進一步的分析與思考。

 
米克斯空間的發想
        筆者曾經在2003-2011年間留學法國,體驗過巴黎豐富多元的藝文資源與表演文化。目前除了在嘉義高中教法語、在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教授劇本導讀與表演相關基礎學科,並且持續創作。此外,我更投入心力,在自己的故鄉籌備一個複合式的展演空間「米克斯Mix Art Center。我與另一位米克斯的夥伴,也是來自法國的漫畫家高大衛David Baran,希望能結合各自的專長,為地方文化扎根。我們期望民間發起的米克斯空間,有朝一日能夠成為臺灣中南部的展演中心與歐洲文化對外的窗口

空間與活動介紹
         位於嘉義市民生南174號的米克斯老屋,興建於昭和14年(1939。經過不同時期的改建與修繕,目前為一座結合竹編夾泥牆、木造與鋼骨結構,新舊建築融合的兩層樓空間,平面積約50。我們2014開始修繕,過程中曾經舉辦過「離開彼一天」與「糖化老爸」電影放映會、困難音樂節巡迴演出、單車環島義剪、「人間散策」新書發表、「旅人圖書館」主題分享、高大衛漫畫展等活動。未來,我們將舉辦法國電影欣賞、聽老房子說話等戲劇演出。

社區民眾交流
        為了讓這個複合式空間可以活化起來,我們將提供藝術相關科系的學生與年輕的藝術家,一個可以自由創作發表實驗性作品的展演場所。透過定期的展演安排,米克斯空間期望將藝術導入社區,除了開發在地觀眾,更扮演藝術家最堅強的守護者。我們期望讓表演藝術走進文化資源相對缺乏的嘉義市西區志遠里,藉由演出活絡地方,跟社區民眾產生更多的連結。
 
異業團體結盟
        為了達成上述的目標,我們必須進一步跟地方主管單位、文史工作室、表演團體、大專院校相關科系,建立更多的互動關係。藉由彼此的結盟,凝聚更多的共識,並且拓展合作的機制。我們深信只有透過資源分享與互助,才能達成米克斯空間預期推動的目標。
 
咖啡劇場/讀劇表演/人才培育
        就表演場館的經營來看,由於米克斯是複合式空間的經營模式,我們期望可以發展出屬於這個空間特有的「咖啡劇場」Café-théâtre,以及讓劇作家在正式演出之前,可以透過演員對文本的詮釋所產生的「讀劇表演」。筆者作為劇本創作者與戲劇教育工作者,期望可以透過劇本發想與創意工作坊的推動,挖掘更多地方上喜愛創作的人才,並且透過田野調查,收集跟嘉義在地有關的故事。我相信這樣發展出來的作品,無論表演形式為何,必然會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與地方上的迴響。

國際漫畫家駐村
        由於米克斯的夥伴之一為法國漫畫家,我們期望透過藝術駐村的方式,讓更多國內外的漫畫家可以發掘臺灣中南部獨特的人文風景,並且在駐村期間舉辦工作坊或是相關講座。駐村最後的成果,則是展出漫畫家眼中,嘉義地區獨一無二的故事,以此作為雙方文化交流最好的註腳。漫畫家筆下的在地故事,甚至可以用讀劇表演的方式來呈現,也等於又回應到米克斯作為一個複合式展演空間的出發點。

        以上的規劃,皆仰賴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的支持、民眾的熱情參與,才可能讓我們這樣一個複合式空間,能夠在市場的競爭機制下得以生存。就長遠來看,米克斯空間的終極目標,是將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的力量導入社區營造。作為人口外流的嘉義市,只有在地人、年輕人、藝術家三方面的協力合作,才可能集合眾人的力量,讓這樣一個複合性展演空間能夠持續運作,能夠發掘更多在地的故事,能夠透過國際文化交流,讓更多人看見臺灣、看見嘉義、看見米克斯空間。


1大合照的與談者,左起依序為兩廳院黃本婷女士、夏佑劇院蘇菲先生、法國文化部范古德先生、鳳凰劇院竇利耶先生、夏隆街頭藝術節卡希亞先生

2更詳細的臺法文化工作坊紀錄
https://www.dropbox.com/s/tcj1qxmm2cv9ham/2016%E8%87%BA%E6%B3%95%E6%96%87%E5%8C%96%E5%B7%A5%E4%BD%9C%E5%9D%8A%E4%B9%8B%E8%A6%8B%E8%81%9E%E8%88%87%E7%9C%81%E6%80%9D.pdf?dl=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