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從「來米克斯說法語」看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教育

      
       「來米克斯說法語的活動,已經進行兩週了。第一週是單純的相見歡,只要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參加,因此現場來了很多對法國、對法語,或是對大衛的存在產生好奇心的朋友。因為參與者超過預期,所以那晚手忙腳亂,延遲到八點多才開始。大衛先從法語的自我介紹,讓在場的人士可以跟著大衛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由於參與者眾多,在介紹的過程中還一度岔題,然後又回到原本進行的職業主題。當晚,我們發現嘉義地區對法語學習有興趣的朋友其實不少,心裏還有點高興,暗自思量著應該可以繼續舉辦來米克斯說法語的活動。


 

        第二週,我們分為基礎班與進階班前者從零開始,後者歡迎有基礎的朋友來練習法語對話。由於,這次的參與者必須繳交學費,因此參與的人數大大降低。不過,也因此可以維持教學的品質,避免蜻蜓點水似的觀光客心態。基礎班的學員很認真,希望從發音開始學起。進階班的學員更想參加法語檢定考試。由於學員們展現的學習態度,讓我們覺得米克斯的法語沙龍,應該可以繼續推廣下去。現在,即將邁入第三週,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離開了正規的學校體制,我們敞開了米克斯空間的大門,讓渴望藝文洗禮、親近表演藝術的民眾,可以透過米克斯的活動,享受生活中不一樣的藝術滋養。當學習者是主動的,我們的付出自然會產生良性的互動。回過頭來想:為何在學校體制內,在正規正矩的課堂上,這樣的教學相長,以及學習者給能予教學者的回饋,竟然是如此困難重重?甚至是可遇不可求。在體制內,我見多了沒有學習欲望的學生,低頭划著手機、做著自己的事、夢著周公等千奇百怪的舉動。作為教育者,面對缺乏學習動力的對象,我也有當一天的和尚,撞一天鐘的例行公事心態。多少次反省自己,如何刺激台下學生的學習欲望?如何改善教學互動的品質?再怎樣的如何如何,終究是被迫離開了體制框架下的小世界。

        走出令人窒息的體制,外頭就是汪洋大海。如何學會找到自己的座標,勇敢向前直航,甚至乘風破浪?米克斯空間能否成為體制外的學習場合,只吸引願意主動學習的人士上門?我們從「來米克斯說法語」,似乎印證了這個道理。其實,在更早的「旅人圖書館」,我們就已經嘗試讓渴望分享旅行經驗的朋友,藉由交流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分享彼此的第一手資料。只是,隨著一年的聚會下來,參與者越來越少,再回流的旅人也屈指可數。為了吸引更多的朋友打開米克斯空間的大們,於是我們選擇回到相遇的起點,回到米克斯空間成立的初衷。讓荒廢的家屋可以活化再利用,讓藝文的花朵可以透過大家的分享而四處綻放,讓台法文化的交流可以透過各種形式而持續發酵與滋長。是的,在體制外可以努力的事情真的很多,就讓我們先從「來米克斯說法語」開始吧!
 

2017年4月7日 星期五

從法國電影反思台灣社會、從旅人圖書館到「來米克斯說法語」

       
        米克斯空間自從播映法國電影之後,有一種沙龍文化與議題討論的氛圍,開始慢慢地形成了。也許真的是因為嘉義比較罕見這種包含影前導聆,以及影後交流的討論空間,加上我們播映的是影展才會出現的法國片「職業死人」 (Je fais le mort)、「逆青春」(Vandal)。一些關心教育與社會的人士,透過參與法國電影欣賞的活動,提出他們對片中呈現的法國文化與社會樣貌的疑惑。例如:「職業死人」中,提到法國為了安置流浪漢,而演變出來的折衷策略。「逆青春」提到的移民家庭的下一代,在學校教育、自我成長、個人認同之間的適應問題。


       觀影結束後,經過不斷的交流與對話,放映現場凝聚出一種力量,一種集體的共鳴。藉由他山之石,我們不斷反思台灣社會的處境。試問:倘若片中相同的情況發生在台灣,我們會如何處理。其實大家最關心的,還是我們腳下的台灣。倘若法國電影可以帶領大家從神遊異國,體認到身邊最重要的家人與朋友,以及如何一起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美好。那麼觀影後所有的問答與激盪,也就達成了它們的使命了。

        四月份的旅人圖書館,我們也由單純的命題式聊天,進入到邀請主講者分享自身的旅行經驗與收穫。這樣的轉變,主因是經過一年多來的旅人圖書館分享,再度回到米克斯空間的旅人屈指可數。這讓我們思忖著是否要改變聊天的形式。於是,邀請在地有旅行經驗的朋友,擔任該次的主講者,便成為旅人圖書館分享活動的新開始。剛結束的「擇其所愛、成就夢想:我在歐洲的二十一天」分享活動,由於主講者傅米的個人魅力,成功地吸引了將近二十位的觀眾聆聽她的分享。她很清楚自己的未來要往哪裡走,她的自信與口條,更是現在許多大學生所欠缺的。聆聽她的分享,現場的觀眾也被她的熱情所感染,連她的小學老師與大學老師,也都在現場分享她們印象中的傅米琦。


        透過法國電影欣賞與旅人圖書館的講座,再加上開幕這一個月來,我們不斷在法式甜點與麵包之間,替自己設下挑戰與目標。在滾動老屋劇場,邀請更多表演者的前提下,我們需要培養更多的藝文觀眾來支持我們的理念。因此,回到自身經歷的法國文化洗禮與對法語的掌握,並且體會到這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優勢,我們便決定開設法語課。這不會是一般傳統的上課形式,而是以沙龍聊天的方式進行。也可以說,是結合以前的旅人漫談,再加上開口說法語的目的。我們期望可以培養更多對法國藝術文化感興趣的觀眾。雖然不知道可以吸引多少民眾上門。但是,努力去試,就會知道市場的反應了。
      
        後,補充一點。「離開大學教職  戲劇博士打造老屋劇場」(2017.4.5)這篇刊登在自由時報雲嘉焦點的文章,讓我們在網路上獲得不少的關注與迴響。失聯將近二十年的大學社團友人,也來電關心,真是讓人感動。感謝網路各界人士的鼓勵與支持,我們都銘記於心。日後,米克斯老屋劇場會秉持初衷,努力提供更好的活動,滋養在地民眾對藝文的渴求。希望我們的努力,能慢慢讓藝術的花朵在嘉義綻放,進而讓嘉義的藝文環境,越來越健全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