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米克斯說法語」的活動,已經進行兩週了。第一週是單純的相見歡,只要點一杯飲料就可以參加,因此現場來了很多對法國、對法語,或是對大衛的存在產生好奇心的朋友。因為參與者超過預期,所以那晚手忙腳亂,延遲到八點多才開始。大衛先從法語的自我介紹,讓在場的人士可以跟著大衛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由於參與者眾多,在介紹的過程中還一度岔題,然後又回到原本進行的職業主題。當晚,我們發現嘉義地區對法語學習有興趣的朋友其實不少,心裏還有點高興,暗自思量著應該可以繼續舉辦「來米克斯說法語」的活動。
第二週,我們分為基礎班與進階班。前者從零開始,後者歡迎有基礎的朋友來練習法語對話。由於,這次的參與者必須繳交學費,因此參與的人數大大降低。不過,也因此可以維持教學的品質,避免蜻蜓點水似的觀光客心態。基礎班的學員很認真,希望從發音開始學起。進階班的學員更想參加法語檢定考試。由於學員們展現的學習態度,讓我們覺得米克斯的法語沙龍,應該可以繼續推廣下去。現在,即將邁入第三週,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離開了正規的學校體制,我們敞開了米克斯空間的大門,讓渴望藝文洗禮、親近表演藝術的民眾,可以透過米克斯的活動,享受生活中不一樣的藝術滋養。當學習者是主動的,我們的付出自然會產生良性的互動。回過頭來想:為何在學校體制內,在正規正矩的課堂上,這樣的教學相長,以及學習者給能予教學者的回饋,竟然是如此困難重重?甚至是可遇不可求。在體制內,我見多了沒有學習欲望的學生,低頭划著手機、做著自己的事、夢著周公等千奇百怪的舉動。作為教育者,面對缺乏學習動力的對象,我也有當一天的和尚,撞一天鐘的例行公事心態。多少次反省自己,如何刺激台下學生的學習欲望?如何改善教學互動的品質?再怎樣的如何如何,終究是被迫離開了體制框架下的小世界。
走出令人窒息的體制,外頭就是汪洋大海。如何學會找到自己的座標,勇敢向前直航,甚至乘風破浪?米克斯空間能否成為體制外的學習場合,只吸引願意主動學習的人士上門?我們從「來米克斯說法語」,似乎印證了這個道理。其實,在更早的「旅人圖書館」,我們就已經嘗試讓渴望分享旅行經驗的朋友,藉由交流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分享彼此的第一手資料。只是,隨著一年的聚會下來,參與者越來越少,再回流的旅人也屈指可數。為了吸引更多的朋友打開米克斯空間的大們,於是我們選擇回到相遇的起點,回到米克斯空間成立的初衷。讓荒廢的家屋可以活化再利用,讓藝文的花朵可以透過大家的分享而四處綻放,讓台法文化的交流可以透過各種形式而持續發酵與滋長。是的,在體制外可以努力的事情真的很多,就讓我們先從「來米克斯說法語」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