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因為日治時期的林業開發與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輸送,在市區留下了大量的木構建築,因而稱為木都。米克斯藝術空間「打開木都記憶的紙箱劇場」計畫,期望讓木都的文化記憶,透過紙箱劇場的說故事形式再次呈現出來。
8月24日
我們第一次來到嘉義縣番路鄉大湖國小,拜訪陳校長,並且認識學校週遭的社區環境,也跟下坪仔的居民聊天,進行田野資料的初步收集。透過實際走訪,得知大湖國小全校六個年級,學生人數加起來只有10名學生。但是,學校的教學設備很完善,也經常安排正規課程以外的活動,讓學生可以體驗不同的學習過程。我們跟校長討論後,確認將在10月24日與10月31日,每週六早上連續4堂,合計8堂課的時間,進行「打開木都記憶的紙箱劇場」文化體驗教育課程。
10月24日
入班教學的第一週,我們來到學校安排的上課教室,首先將準備好的教學示範紙箱,以及紙箱劇場製作的工具,擺放在學生面前。我們先從簡報開始,介紹「打開木都記憶的紙箱劇場」計畫的由來與目標。接著我們演出準備好的《米克斯藝術空間的誕生》紙箱劇場故事,讓學生明白如何透過紙偶與背景,來訴說一個在地的故事。我們也讓學生來操作紙偶,並且抽換故事背景,讓他們體驗紙箱劇場的故事展演過程。同時,我們也說明戲劇的五大要素:人、時、事、地、物的重要性,讓學生練習畫自己的自畫像,介紹說書人的角色,以及選擇故事場景。
經過上週六的體驗課程,三組的學生,將符合各自故事場景的照片(主角的住家、田園、從住家到田園的路上風景),黏貼在色紙上。我們協助學生將竹筷子黏貼在場景上,再將故事場景懸掛在紙箱上。學生可以隨著故事的說演過程,進行背景的抽換。另外,學生們也製作故事主角,並且從我們準備的人偶中,挑選他們喜愛的說書人偶造型。當一切都準備妥當,學生們開始練習說演各自的紙箱劇場故事。最後,三組派代表抽籤,決定上台說故事的順序。每組的說書人透過敲鑼的行動,開始說故事。三組紙箱劇場故事分別命名為《小農田》、《火燒寮的奇妙故事》、《下坪仔五零年代至今的風光》。說故事結束後,學生分享這兩週體驗課程的心得,並且接受現場訪談與錄影,讓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尾聲
結合鄉土教育、採訪與人物書寫、角色設計、說故事表演的「打開木都記憶的紙箱劇場」文化體驗教育計畫,不僅打開學生對於木都城市的記憶與想像空間,更因為長輩的現身說法,進而認識自己成長的土地。由於大湖國小所處的地理環境特色,獨一無二的在地紙箱劇場故事,也慢慢地形塑出自己的樣貌。
感謝育穗老師與大湖國小的師生,以及臺南生活美學館的輔導團隊,讓米克斯藝術空間有機會透過紙箱劇場的展演形式,推廣我們的藝術教育理念。大家後會有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