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從紀實戲劇工作坊的社會實踐,到白水讀劇工作坊的時代意義


    米克斯老屋劇場的紀實戲劇工作坊,從汪其楣老師的《青春悲懷台灣愛滋戰場紀實戲劇》作品,展開了工作坊議題討論的開端。我們選擇其中的短篇故事「愛情,好難」作為讀劇發表的文本。不只讓學員感同身受當事人的處境與遭遇,也激發了他們從各自的生活體驗與經歷的人事物,尋找紀實創作與改編的題材。因而有了《小人物之歌》《編織情緣》、《有志一同》這三個短篇作品的誕生。以下是它們的故事大綱:
 
《青春悲懷—愛情,好難》
    阮氏與孟賓是一對帶原愛滋的苦命戀人。阮氏是外籍配偶,丈夫將愛滋病毒傳染給她,不久就過世,留下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孟賓有吸毒前科,他與阮氏相識在某個民間團體。兩人互有好感,卻因為孟賓擺脫不了毒品的誘惑,再度失去自由之身。儘管兩人的愛情沒有未來,愛滋的陰影卻一直如影隨形。(編劇:汪其楣)
 
《小人物之歌》
    陳志明自小父母早亡,開始自立更生,很早就離開學校,進入工地工作。攢了一點錢,娶了一個智能不足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生活面臨種種突來的變化與接二連三的困境,酒精成為麻痺自己的方式。妻子的弱勢,兒子的叛逆,自己的無能為力在多重困境中,更顯出一個命運多舛的小人物,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無奈。(編劇:王莉蘋)
 
 《編織情緣》
    怡雅是個熱愛設計的女孩,因緣際會下與苑里編織技藝結下了緣分。從放棄博士學業到社區服務,在這過程中也找到自己的初衷與熱忱。(編劇:謝卓芸)

 
《有志一同》
    本劇以田啟元因愛滋帶原將被師大退學為線索,藉由聲援過程,田啟元與祈家威的互動探討「道統」與性別的關係。一代劇場鬼才與台灣同志運動第一人因被打壓而相識,偶然間迸出的火花卻照亮了解嚴時代的性別運動。(編劇:陳冠吾)
 

    由於今年120~21日,米克斯老屋劇場即將登場的《白水》讀劇工作坊,是愛滋併發症而過世的劇作家田啟元在1993年完成的作品。在紀實戲劇工作坊探討愛滋議題的時候,我們也把田啟元的背景融入其中,因而啟發了學員將田啟元與祈家威(臺灣同志運動推動者)的互動過程予以改編,並以讀劇形式在舞台上呈現。這個改編創作的成果《有志一同》,可說是紀實工作坊令人驚喜的果實。敝人作為工作坊的推動者,眼見學員們各自滿載而歸,也感到相當欣慰。

    《白水》讀劇工作坊即將在下周末登場,或許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要在此時此刻舉辦這個讀劇工作坊?《白水》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作品呢?
    《白水》的故事內容取材自中國民間傳奇「白蛇傳」,劇作家田啟元以現代詩的語言,重新編排成一齣現代劇場作品。主要劇情改編自「水漫金山寺」,白蛇感嘆幸福的家庭被迫分離,尤其當許仙得知白蛇的真實身份後,內心感受到無比的焦慮與恐懼,更顯得許仙的懦弱與背叛。1993年首演時,由四位男演員擔任主要角色,分別飾演法海、許仙、白蛇、青蛇。藉由反串的《白水》演出,不僅顛覆原先的性別設定,更進而探討性別婚姻與道德規範等傳統觀念,具有獨一無二的批判意義與時代精神。

    2018年,為呼應「臨界點30」,也是「臨界點劇象錄」成立30週年的系列活動之一。《白水》讀劇工作坊的舉辦,希望能透過讀劇發表,重新與田啟元的創作精神對話。我們試圖從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作品,並且賦予今時今日搬演的意義。歡迎各位劇場朋友,以及藝文觀眾多多支持,謝謝大家。

《白水》讀劇工作坊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n8u6geAJyL8-HvqpZGe-q_MuicFtq7WIuDllo50G96Y/edit

 關於劇作家:
 
    田啟元,1964年生,成長於當時台北縣板橋眷村,1989年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當時,師大曾經因為田啟元在大二暑假上成功嶺受訓,發現他感染愛滋病毒,拒絕他繼續回到校園上課,後來勉強以其他形式授課,完成學業。
    1988年,田啟元與好友詹慧玲等人成立時代映畫劇團,後來改名為臨界點劇象錄」,並且陸續發表了將近30部作品19968月,田啟元因為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也就是愛滋病過世,得年32歲。
 
關於田啟元的主要作品
1988《毛屍》、《夜浪拍岸》
1988《狂睡五百年》(未曾公演     
1993《目連戲》、《一個少尉軍官與他的二十二道金牌》、《平方》、《白水》
1994《阿女‧白色瑪格莉特》
1995《瑪莉瑪蓮》、《水幽》
1996《日連。喃喃自語的島》

沒有留言: